分享到:

跟着特产走中国说到湖南特产,大多数人想到的可能都是吃的东西,但其实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手艺的传承。

您的当前位置:华企黄页分类信息>跟着特产走中国>办公文教>书籍、出版物>湖湘最出色文化特产 毛泽东名作诗词大全(上)

湖湘最出色文化特产 毛泽东名作诗词大全(上)

2017年08月29日 15:53:19 发布

【毛主席诗词大全,值得收藏】 毛泽东诗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给人一种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感觉,其挥写的常常是万里江山,千军万马的宏伟场面。按年代排列下来便组成了一幅幅中国革命进程的史诗试画卷。这是由毛泽东同志用情、用心、用血、用毕生精力书写出来的世界,更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为精彩,最为真实也最为珍贵的一份精神财富。

【毛主席诗词大全,值得收藏】

毛泽东诗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给人一种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感觉,其挥写的常常是万里江山,千军万马的宏伟场面。按年代排列下来便组成了一幅幅中国革命进程的史诗试画卷。这是由毛泽东同志用情、用心、用血、用毕生精力书写出来的世界,更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为精彩,最为真实也最为珍贵的一份精神财富。

1、童谣:狮子眼鼓鼓

(1901年,8岁)

狮子眼鼓鼓,

擦菜子,

煮豆腐,

酒放热些烧,

肉放烂些煮。

简注:1901年正月的一天,刚满八岁的毛泽东来到外婆家拜年。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一群耍狮子的队伍进村来了。毛泽东兴高采烈地跟随大人去看耍狮。按照当地习俗,狮子耍到谁的身边,谁就要赞几句吉利话以讨个口彩。那些吉利话通常都是整齐押韵而富有诗意的顺口溜。当狮子耍到毛泽东身边时,小小年纪的他灵机一动,这首童谣便脱口而出。

----------------------------------

2、五言诗:赞井

(1906年,13岁)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简注:少年毛泽东违反校规,老师为惩罚他,出题作诗“赞井”,毛泽东沿井转两圈,口占了这首诗。

----------------------------------

3、五言诗:咏指甲花

(1907年夏,14岁)

百花皆竟放,指甲独静眠。

春季叶始生,炎夏花正鲜。

叶小枝又弱,种类多且妍。

万草披日出,惟婢傲火天。

渊明爱逸菊,敦颐好青莲。

我独爱指甲,取其志更坚。

简注:那是一个夏天,毛泽东到外婆家附近的保安寺玩耍。他看到寺院四周盛开着色彩斑斓的凤仙花。这是一种不择土壤、随处生长的小花,因花瓣可用来染指甲,故俗称指甲花。望着顽强生长、傲暑盛开的指甲花,少年毛泽东不禁萌生写诗欲望,并联想起古人各得其趣的咏花诗文:陶渊明归隐田园,独爱菊花;周敦颐生性清高,独爱莲花。此时的毛泽东却偏爱枝叶弱小、意志坚强的指甲花。从保安寺归来,毛泽东吟成了一首五言诗《咏指甲花》。

----------------------------------

4、杂言诗:耕田乐

(1908年,15岁)

耕田乐,天天有事做。

近冲一墩田,

近水再墩望,

多年副产积满仓。

农事毕,读书甚馨香,

坐待时机自主张。

简注:1907年和1908年,毛泽东时值十四到十五岁,这两年他休学在家务农,白天同家中雇的长工一同干活,晚间帮助父亲记帐.同时他还坚持读书,通过读书,他开始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同时也让他产生了恢复学业的愿望。

----------------------------------

5、七绝:呈父亲

(1910年秋,17岁)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简注:毛泽东写这首诗时正值17岁,当时毛泽东准备离开闭塞的韶山去长沙求学,去广阔的天地锻炼,而且立下誓言:不成功绝不还乡。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他的激动心情是可以想象的,临行前他改写这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

----------------------------------

6、四言诗:明耻篇

(1910年,17岁)

五月七日,民国奇耻。

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简注:该诗被收录在1915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集资刊印《明耻篇》中,书中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灭亡朝鲜,法国灭亡越南以及袁世凯卖国的罪行;并陈述了救国方法,力图唤起人们不忘国耻,奋起挽救民族危机。毛泽东阅读该书时,加了许多圈点和着重号,并在多处写有批语。在该书的目次第二、三、四、五和附件的篇名上方,毛泽东均划了圈,并写有“圈出五篇为最紧要者,其余不阅可也”。

----------------------------------

7、五言诗:挽易昌陶

(1915年6月,22岁)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养游,零落匪所思。

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

我怀郁如楚,放歌依列嶂。

列峰青且蒨,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简注:1915年3月,毛泽东的同学——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学生易昌陶于假期病逝于家中,由校长张干、学监王季范、教员杨昌济发起,学校于5月23日为他开了追悼会。为纪念同学,毛泽东写了这首《挽易昌陶君》。

----------------------------------

8、杂言诗:游泳启示

(1915年夏,22岁)

铁路之旁兮,水面汪洋;

深浅合度兮,生命无妨。

凡我同志兮,携手同行,

晚餐之后兮,游泳一场。

简注:青年时期毛泽东就认为青年人应该“文明其头脑,野蛮其体魄”,比较注重体育锻炼。毛泽东爱好游泳,更是举世皆知。所以才会有号召大家去游泳的这个启事。

----------------------------------

9、五律:登云麓山宫联句

(1916年冬,23岁)

共泛朱张渡,层冰涨橘汀。

鸟啼枫径寂,木落翠微冥。

攀险呼俦侣,盘空识健翎。

赫曦联韵在,千载德犹馨。

简注:全诗采用写实的手法,借镜抒情,形象动人。前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共同泛舟于湘江,到了朱张渡口。接着写这里一层一层的冰水漫过了橘子洲。这两句写远景:山上的树林里,鸟儿在啼鸣,枫林中的小径寂然无声,树木已经落叶。山色幽暗,一片冬景展现在眼前,这里运用这个词,既典雅又精炼。

----------------------------------

10、四言诗:题北宝塔

(1917年8月,24岁)

伊水拖蓝,紫云反照;

铜钟滴水,梅岭寒泉。

简注:1917年,毛泽东在利用暑假偕同好友萧瑜从长沙游学至安化县城。他们游览了孔圣庙、培英堂、东华阁等名胜古迹,观赏了古代计时工具“铜壶滴漏”,毛泽东登上北宝塔第七层,举目四望,美不胜收,于是挥笔在塔壁上题下此首即景诗。现在这首诗已被刻在塔壁上。

----------------------------------

11、四言诗:奋斗

(1917年,24岁)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与地奋斗,其乐无穷!

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简注:这首诗写毛泽东自励的人生箴言,极其鲜明地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心情特征。诗毛泽东十分欣赏《伦理学原理》一书中“正以有各种抵抗,因而有与此抵抗相应之动作”的观点,用豪迈之诗句在书页上批注富有斗争精神的句子,从而引发出诗人的四言诗局。从一个侧面反应出诗人从青年时代较快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转变,充分体现毛泽东的“斗争”精神。

---------------------------------

12、杂言诗:河出潼关

(1918年夏,25岁)

河出潼关,

因有太华抵抗,

而水力益增其奔猛。

风回三峡,

因有巫山为隔,

而风力益增其怒号。

简注:一九一七年,他曾提出“天地盖唯有动而已”的观点。在《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中,他写道:“此世界中变化万殊。”还把它运用到人类社会的考察当中,说历史从来就是一个治乱交替的过程,他说:“国家有变化,乃国家日新之机,社会进化所必要也。”对于中国社会,他的意思是“必须再造”,再造的办法,是“由毁而成,如孩儿之从母腹胎生也。”因此,“吾人甚盼望其毁,盖毁旧宇宙而得新宇宙”!字里行间,洋溢着改造社会的乐观激情。

----------------------------------

13、七言诗:送纵宇一郎东行约

(1918年春,25岁)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简注:1918年4月,在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下,毛泽东创建新民学会,罗章龙为新民学会的最早成员之一。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罗章龙决定赴日留学。行前,毛泽东和新民学会的其他成员,在长沙城北门的平浪宫会餐,为罗饯行。分别时,毛泽东又到码头送行,当面交给罗一个信封,说内有一首诗相赠,这便是他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写的《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

14、四言诗:祭母文

(1919年10月8日,26岁)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三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以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简注:此诗作于1919年10月8日,这篇四言古诗式的韵文体祭文是哀悼毛泽东的母亲的。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湖南湘乡人,生于1867年2月13日,1919年10月5,日因患淋巴腺炎病逝世。母亲逝世后三天内,诗人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这篇至性流露、沉郁平实的《祭母文》。

----------------------------------

15、虞美人:赠杨开惠

(1921年,28岁)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

寂寞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简注:1913年毛泽东和杨开慧相识,在长达七年的交往中产生了爱情。据李淑一回忆说:“有一天,我们(指李淑一和杨开慧)在流芳岭下(福湘女中附近)散步,开慧告诉我她收到毛泽东寄给她的一首词。”这首词便是《虞美人》。

----------------------------------

16、贺新郎:别友

(1923年,30岁)

挥手从兹去。

更哪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简注:1923年4月,毛泽东从长沙调到上海党中央工作。1923年11月,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又生下次子毛岸青。12月,党中央通知他回上海转广州,参加将于1924年1月举行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杨开慧正在娘家坐月子,而毛泽东奉命要到外地工作,因此他们自然会有一种难舍难分的依恋之情,但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他们还是毅然分别。于是,他写了这首词赠给爱妻杨开慧。

----------------------------------

17、沁园春:长沙

(1925年春,32岁)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简注:1917年,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抱着救国救民的理念。开展了早期的社会活动,通过在社会中的磨练,他接受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1925年在长沙,毛泽东重游了学生时代常游的岳麓山、橘子洲等地。时值而立之年的他,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回忆自己的前半生,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词,展现出作者的激情壮志和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

18、菩萨蛮:黄鹤楼

(1927年春,34岁)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简注:1927年毛泽东当时在武汉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4月27日的中共五大上,毛提出的”迅速加强土地斗争”的建议未能得到讨论,毛泽东准备应付突然事变,把妻子和三个孩子送回了湖南。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宣布“清党”,国共两党彻底分裂。在大革命失败前夕,毛泽东曾途经武汉,怀以苍凉悲壮之情登上黄鹤楼一吐心曲。

----------------------------------

19、西江月:秋收起义

(1927年秋,34岁)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简注: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回湖南部署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设三个团,于1927年9月9日举行了武装起义,点燃了秋收起义暴动的革命烈火。1927年秋收起义后几天,当时革命正处在异常艰苦的关头。此时毛泽东豪气干云,激情满怀,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一词。

----------------------------------

20、西江月:井冈山

(1928年秋,35岁)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简注:该词是毛泽东同志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根据可知的参考资料来看,时间大约是9月5日前后在遂川大汾,当朱云卿把黄洋界保卫战的情况向毛汇报后,毛泽东有了感触,才能欣然命笔写出《西江月·井冈山》。

----------------------------------

21、清平乐:蒋桂战争

(1929年秋,36岁)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简注:1928年春邓子恢在家乡龙岩暴动,1929年5月,邓子恢写信告知毛泽东,因蒋桂战争,闽西的国民党军队进入广东攻打桂系,当地空虚。毛泽东应其邀请于5月下旬率军进入闽西,朱毛红军入闽,攻占上杭。至此,闽西革命根据地已有数百里区域近百万人民获得解放,毛泽东为这次胜利所振奋,也为革命前景所鼓舞。于是,《清平乐·蒋桂战争》这首词又在马背上哼成了。

----------------------------------

22、采桑子:重阳

(1929年10月,36岁)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简注:1929年10月11日就是重阳节,这年5、6月间,红四军攻占龙岩,蒋介石组织兵力会剿红军,红四军主力配合当地游击战争。9月21日,攻占上杭,击败敌人的会剿。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农村,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地方土地革命斗争。这年10月11日,毛泽东来到上杭,这时的闽西山区,黄色的野菊花竞相开放,毛泽东面对怒放的野菊花吟成了这首词。

----------------------------------

23、如梦令:元旦

(1930年1月,37岁)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简注:1929年红军主力东征,建立了闽西根据地。三个月后,党中央纠正了红四军前总指挥的错误,11月,毛泽东便回到红四军,重新担任主要领导。在这期间,蒋介石策动了江西的金汉鼎、福建的刘和鼎和广东的陈维远等所率领的反动军队组织了“三省会剿”,向闽西根据地发动进攻。为了粉碎国民党的阴谋企图,会议决定毛泽东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分头向江西方向进军,到江西去展开游击战争,扩大革命根据地在这次行军途中,毛泽东以“元旦”为题写下了这首小词,以此来描述这次进军的情景。

----------------------------------

24、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1930年2月,37岁)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简注:这首词写于雪中行军,1930年1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第二纵队抵达江西广昌县的塘坊,顶风冒雪,翻山越岭,向广昌县城疾进。月底,与朱德部队会合,占领宁都等县,继而向吉水一带活动。据推断,这首词作于这次联席会议之时或之后。

----------------------------------

25、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1930年7月,37岁)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简注:彭德怀率红三军团于1930年7月28日攻进长沙,后又在湖南军阀何键十五个团的优势兵力面前被迫退出。毛泽东赴长沙与彭德怀会合,于9月10日再次进攻长沙。攻城战中红军损失惨重,9月13日毛泽东下令撤围退军,退军时写下了这首《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

26、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1931年春,38岁)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简注:一九三零年十月七日蒋介石占领郑州,胜利结束与冯玉祥、阎锡山的战争。十二月七日,蒋至南昌部署第一次大“围剿”,以十万兵力,进攻赣南、闽西的红军根据地。十二月三十日,红军在龙冈伏击张辉瓒并全歼其十八师,第一次大“围剿”结束,闻听前方捷报,毛主席喜形于色,遂在马背上吟成。

----------------------------------

27、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1931年夏,38岁)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简注:在毛泽东的政治军事思想指挥下,1931年1月,红军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一个月,调集二十万军队,开始了第二次大“围剿”。毛泽东亲自率军,以三万兵力歼敌三万人,于5月30日胜利粉碎了第二次大“围剿”。这首词写于1931年夏,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先写战役将近结束时的白云山战斗,然后倒笔追叙战役整个过程。

----------------------------------

28、菩萨蛮:大柏地

(1933年夏,40岁)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简注:1929年,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等率红军向赣南进击。由于敌军重兵围追,人生地不熟,红四军沿途五战皆告失利。红军沉着调兵,自第二日下午3时一直激战到次日正午,终于击溃敌军,取得转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而胜利之地就是大柏地。1933年夏,因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排斥,被免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他因从事调研工作,领导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才重返大柏地,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感慨万千地抚今追昔,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

----------------------------------

29、清平乐:会昌

(1934年夏,41岁)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简注:这首词作于1934年7月,毛泽东在会场登山后所作。这一时期毛泽东在党内军内已无发言权,但他并不气馁,调整心态,坚持自己的观点。在他自己说的没有发言权的1931年到1934年的那些日子里,他埋头于做调查研究、读书、向中央提建议。《会昌》词的基调是昂扬的,语言是雄奇的,反映了毛泽东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但是字里行间也隐约表露了他的忧虑和愤懑。

----------------------------------

30、十六字令三首

(1934年—1935年)

1.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2.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3.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简注:这三首小令作于1934年到1935年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远离中央根据地井冈山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实行战略大转移的长征途中,红军不仅大多数时候都在高山峻岭中行军,而且也常在万山丛中冲破蒋介石的围追堵截,既历尽艰辛,又充满胜利的喜悦。毛泽东这三首小令,就是怀着喜悦的心情,在翻山越岭的长征行军途中写下的。

----------------------------------

31、忆秦娥:娄山关

(1935年2月,42岁)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简注:红军二渡赤水后,于2月25日攻克娄山关,控制住这座雄关,使大部队顺利通过。随后,红军沿盘山道向关口猛烈攻击,又在点灯山一带的山梁上与敌激烈拼搏,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占领点灯山高地,牢牢控制了关口。2月28日,毛泽东随中央军委纵队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欣然作笔,写下该词。

----------------------------------

32、念奴娇:昆仑

(1935年10月,42岁)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依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瓯,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简注:这首词毛泽东作于1935年。当时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

33、七律:长征

(1935年10月,42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简注: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

34、清平乐:六盘山

(1935年10月,42岁)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简注:1935年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今吴旗县),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

35、六言诗:致彭德怀同志

(1935年10月,42岁)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简注: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和红军抗日先遣队结束了长征,到达陕北保安的吴起镇。为了防止敌军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彭德怀指挥先遣队在吴起镇附近进行了“切尾巴”战斗。歼灭敌军一个骑兵团,取得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第一场胜仗。为此,毛泽东特作本诗赠予彭德怀,彭德怀受到诗后,将诗末两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惟我英勇红军”,并把原诗还给毛泽东。

----------------------------------

36、沁园春:雪

(1936年2月,43岁)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简注:《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

37、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1936年,43岁)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简注:1936年11月22日,在保安,丁玲被推选为中国文协主任,毛泽东决定丁玲跟着工农红军前方总政治部出发上前线。不久,毛泽东在给陇东前线聂荣臻将军的电报中,附上了这首词,因丁玲同志一直在前线,未能读到。次年春,丁玲陪同史沫特莱从前线回延安,会见了毛泽东,毛泽东抄录了这首词送给她。

----------------------------------

38、四言诗:祭黄帝陵

(1937年4月6日,44岁)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

简注:在中华民族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之际,为进一步营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联合抗日的社会舆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分别派出代表,共同赴位于陕西黄陵县桥山的黄帝陵,举行国共两党共同公祭黄帝陵仪式。代表在公祭仪式上,分别宣读两党的《祭黄帝陵文》,中国共产党的《祭黄帝陵文》系毛泽东亲笔撰写。

----------------------------------

39、四言诗:为抗大开展生产运动题词

(1939年3月1日,46岁)

一面学习,一面生产,

克服困难,敌人丧胆。

简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1936年4月,毛泽东决定将原江西根据地的中国红军大学继续办下去为了进一步加强抗大的建设,明确抗大的工作方向。1937年3月5日,毛泽东为抗大亲笔题词,规定了抗大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不移’1939年改为‘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加上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4月,还进一步为抗大题写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成为抗大的校训。

----------------------------------

40、四言诗:题《中国妇女》之出版

(1939年,46岁)

妇女解放,突起异军。

两万万众,奋发为雄。

男女并驾,如日方东。

以此制敌,何敌不倾。

到之之法,艰苦斗争。

世无难事,有志竟成。

有妇人焉,如旱望云。

此编之作,伫看风行。

简注:中国妇女出版社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这首四言诗便是毛泽东写给《中国父母》的。

公司联系资料

跟着特产走中国
所在地区:
湖南省 长沙市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或由用户自行发布,本站不对以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如果有侵犯到您的利益,请您来函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华企黄页分类信息   huaqi9.com